close

  記者 段緒業
  上周六,“ 相約名師,聚焦課堂語文教學精品課展示活動”在重慶十一中舉行。其中3位來自不同地方的語文老師們都給十一中的學生們上了一堂語文課,而這堂語文課主講的內容曹禺的名作《雷雨》。
  “念書時戀愛,也是在錯的時候幹了件不對的事”
  上課鈴拉響,重慶十一中語文老師王琳走進教室,和大家熟悉的語文課不一樣,她首先要求所有同學將這篇《雷雨》節選進行了長達10分鐘左右的閱讀。
  在閱讀過後,王琳老師讓全班同學分為16個小組,每個小組就《雷雨》說說自己的見解。
  其中有6個組的同學認為雷雨的悲劇是階級關係、社會原因造成的。還有一個同學卻提出了和大家完全不一樣的看法:這是一個愛情悲劇,它是一個關於初戀的故事,主人翁在對的時候遇到了一個錯的人。話音剛落,全班同學都笑了。
  面對這位同學不同於其他人的獨特見解,王琳老師告訴他:其實,有時候,在錯的時候遇到一個對的人同樣也是出悲劇。“比如現在學生的職責就是好好讀書,在念書的時候,如果你去戀愛,即使這個人再好,那麼也是在一個錯的時候幹了一件不對的事情,勢必會影響到你的學習。”
  從“周”“萍”來解析人物
  周這個字,大家都很熟悉,而作為《雷雨》的主人翁,周,卻是一個姓氏。
  著名中學語文特級教師韓軍對《雷雨》的解讀完全出乎我們的意料:由對“周樸園”的“周”字的理解輻射到全文內容的學習與主旨的挖掘,接著向學生提問“周樸園是好人還是罪人?”以此揭開《雷雨》的神秘面紗。
  請定義或畫圖談談什麼叫周?……設疑大大激發了學生對於《雷雨》的興趣,本節課緊緊圍繞“周”字,從周樸園的“周”字落筆,評析了周樸園的心思周密、費盡周折、周旋於罷工工人的起起伏伏之間、想盡辦法周全、卻很難周章、命運最終周而複始地使他得到了報應;侍萍的人物特征又從“萍”字入手,結合浮萍的生長特點,解析了她如同浮萍一般的命運。
  最後,韓軍老師通過對劇本的解讀,最後談到了人生,談到了人性,談到了做人。他引導學生理解曹禺先生的“是悲憫,不是批判不是揭露”的寫作初衷。
  話裡有話的《雷雨》
  什麼是潛臺詞呢?所謂潛臺詞就是話中有話,意中有意,弦外有音。它實際上是語言的多意現象。
  而來自貴州的周丹老師從話劇語言來分析整篇作品,通過對幾個片段咀嚼,從舞臺說明、臺詞、潛臺詞等幾個方面帶領學生品戲味、悟人情,感受語文味。
  例如魯侍萍思子的一幕,當周萍喝令僕人將魯大海拉下去時,侍萍大哭向周萍說道:“……你是萍,……憑什麼打我的兒子!”很顯然,“……你是萍,……”實際是魯侍萍要說的是“萍兒”,但善良的侍萍猛覺險些說出真相,巧妙地使用同音字“憑”。還有當周萍問她:“你是誰?”的時候,她這樣答道:“我是你的──你打的這個人的媽。”其實這“你的──”之後,侍萍想說的應該是“媽媽”二字。可侍萍卻再次打住,再次表現了她的母愛。看到這,我們也會因此引發深思,究竟是什麼原因,會讓這個母親不敢和兒子相認?
  從閱讀中學會提升自我見解能力
  雖然上面三位老師都從不同的角度來授課講了《雷雨》,但是最後都拋出一個問題,就是面對一部文學作品,我們應該去怎麼解讀它。不管是自我剖析,還是從姓氏出發,亦或者是從臺詞看全局人物,都是讀者對作品的一種解讀過程。
  重慶十一中王琳老師就說,高一的學生,很多只能解讀到“階級矛盾”,但如果是高二的學生,也許就會說出“命運”“人生”“人性”“宗教”等方面的因素。因此,她建議學生多閱讀其他資料,扎扎實實讀進去了,有碰感和觸感,才能打開思維,對文學作品才會更理解深刻。“閱讀別人的故事,品味自己的人生。當學生的整個閱讀體系做出碰撞,再和自己的生活一結合,那麼他的個人見解能力就提上來了。”  (原標題:“錯的時候,遇到對的人也是悲劇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kesag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